婷阅读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回到明朝当太后 > 179、角力曲阜(上)

179、角力曲阜(上)(第2/2页)

    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
不过这回宠爱不管用,朝廷认的是子女——当然,这对宗室来说,是绝对的好消息,大家最担心太后开空头支票,现在有了蜀王的例子,也就稍微可以放心了些;虽然对比以前,简直令人伤心。



    与此同时,土地和人口清理也在紧张进行。除了这两项任务,各地聚集的流民要安置,新清理出来的官田就给他们耕种,发给一定的种子,并免一年的赋税;已经纠结起来啸聚山林的也要大力安抚,不肯归附的元凶祸首要坚决清除;此外,一些为恶地方的地头蛇查清楚了,尤其是贩卖私盐、鱼肉百姓的,要坚决彻底肃清。



    当然,朝廷不是没有遇到过阻力的,首当其冲的就是山东的孔家。历朝都优遇孔子后裔,除了政治上给地位,经济上赐土地也是重要的方面。洪武年间,太祖将滋阳等二十余州县中的部分田地、民户,拨赐给孔府,叫做钦拨祭田和钦拨庙佃户人。到现在已经接近万人;而孔府占有的土地,更多达十多万顷。



    现在按照规定,开国以来历代先帝赐给孔府的可以免,之前宋元时期的历史过于久远,难以考证,就不再酌免田赋。



    此前商辂等以为不可:“宋元都是中华正统,其所赐祭田,亦当免税。”



    汪舜华冷笑:“我这是为了孔家的名声着想,才收回了这项特权。历朝都优待孔家,可知道孔家又将如何报效朝廷?难道要人戳着脊梁骨说孔家是‘历朝老臣’?——你刚才说金朝赐田两百顷。刚接受了北宋的两百顷,马上就接受金朝的两百顷,当时宋高宗刚刚南渡吧?就这么迫不及待的改换门庭?如此反客为主、觍颜事虏,满口仁义道德,一心蝇营狗苟,不仅有辱家风,甚至有辱国格,有什么可炫耀的?——君恩深似海矣,可知臣节重如山乎?”



    商辂很难堪,汪舜华忍住没有接着说下去,要是庙堂之上的士大夫们知道衍圣公不仅供奉了李自成、供奉了满清,甚至迎接了德皇威廉二世画像入府,还叫嚣着“江川珠泗源流合,况是同州岂异人”不知道是什么心情。——得亏凯申公手快把孔家当家的带走了,否则恐怕公审大会更好看!



    汪太后把话说到这地步,下面真的不敢吱声。



    洪武以来,赐田加起来也就不到3000顷,自然是杯水车薪。



    因此,衍圣公孔弘绪二月初匆忙进京,恳求太后酌免孔府田赋。



    汪舜华淡淡的看着跪在自己眼前的少年,觉得前所未有的恶心,她懒得跟这人废话,直接告诉他:“摊丁入亩是朝廷基本国策,不管是宗室勋贵,还是文武官员,都必须遵守,衍圣公府也不能例外。你们如果觉得田税太重,把地卖了不就行了?你家也没多少人,要那么多土地做什么?”



    孔弘绪一怔,抽抽搭搭的说家里人多,不容易。



    汪舜华摆手:“天底下比你更不容易的多了去,可有谁能有孔家的待遇?谁又抱怨过?你是圣人之后,又是文臣之首,我也不说什么‘君子喻于义,而小人喻于利’;但这种事,朝廷是一把尺子量到底,该守的规矩必须要守,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。”



    孔弘绪呆了,接着又说孔府年久失修,恳求朝廷拨给钱粮,汪舜华直接拒绝:“我竟不信,孔府难道拿不出钱粮修缮房屋?那天下的人,是不是都要露宿街头?”



    孔弘绪只好解释:“这是朝廷崇儒兴学的重要表现,用来激励天下的士子。”



    汪舜华冷笑了一声:“朝廷自然是要崇儒兴学的,不过这与厚待孔府没有必然的关系,我以为多修几座图书馆,多让一些贫寒子弟入学,比做什么都管用;至于激励士子,朝廷只要端正选人用人风气,他们自然会受到激励。”



    双方不欢而散。
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